经济管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314)
2003-12-17 14:53:42
座位号末二位
2003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经济管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314)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1页至第4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4页至第8页,共8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总 分 |
|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核 分 人 |
|
题 分 |
30 |
10 |
24 |
6 |
15 |
15 |
复 查 人 |
|
得 分 |
|
|
|
|
|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得分 |
评卷人 |
复查人 |
|
|
|
1. 城市经济管理的范围是
A.全国经济体系
B.企业内部体系
C.全国社会体系
D.一定区域内的国民经济体系
【
】
2. 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信贷资金来源是
A.货币发行
B.银行自有资金
C.各项存款
D.发行金融债券
【
】
3. 社会总需求等于
A. 中间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 B.投资需求+进口需求+出口需求
C.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 D.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进口需求 【
】
4.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负债项目
【
】
5.行业管理的范围是
A.全行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B.中央直属企业
C.全行业的私营企业
D.全行业的所有企业
【
】
6.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是
A.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渐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B.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渐由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C.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渐由第一、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D.第三产业的发展总是慢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
】
7.在我国的产业划分中,旅游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其他产业
【
】
8.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措施有
A.提高税率
B.增加国债发行
C.减少公共支出
D.减少政府投资
【
】
9.股份公司的本质特征是
A.由两个以上负有无限责任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
B.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
C.股份不可以转让,股票可以交易
D.企业内劳动者平等持股,企业局外人不能入股
【
】
10.在企业筹集资金的形式中,属于间接融资的是
A.银行贷款
B.发行股票
C.发行企业债券
D.发行国债
【
】
11.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社会劳动量与
A.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对比关系 B.原材料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
C.投入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 D.产出的有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
】
12.为了阻止通货紧缩、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利率
B.下调利率
C.利率保持稳定
D.提高贴现率
【
】
13.在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是公司的
A.最高权力机构
B.经营决策机构
C.经营监督机构
D.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负责机构 【
】
14.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是
A.商业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专业银行 D.中央银行
【
】
15.管理主体采取管理行动以前,对管理对象发展的方向、目标、手段的判断与选择过程是
A.经济决策 B.经济审计 C.经济监督 D.经济评估
【
】
16.所谓两合公司是指:
A.无限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合作制企业
D.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
【
】
17.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刺激需求的措施有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减少再贷款
C.提高再贴现率
D.卖出有价证券
【
】
18.行业协会的性质是
A.行政性公司
B.民间经济团体
C.政府机构
D.股份制企业
【
】
1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
A.行政监督 B.直接调控 C.间接调控 D.政府审批
【
】
20.对我国人口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建国以来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大大低于建国前百余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B.建国后人口年均增长率呈现线性增长
C.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十分平衡
D.人口年龄结构正向老龄化发展
【
】
21.转口贸易是
A.消费国直接从生产国进口的贸易方式
B.生产国直接将商品出口到消费国的贸易方式
C.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交通便利、贸易限制少的第三国进行的贸易
D.国内各港口之间的贸易
【
】
22.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动因是
A.资本对投资收益的预期
B.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援助
C.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扩大国际间的贫富差距
【
】
23.在利用外资的方式中,用途不受限制、实行市场利率、手续较为简便的贷款方式是
A.政府贷款
B.世界银行贷款
C.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
【
】
24.国民经济内部各要素和各成分按照一定序列结合起来的集合体是
A.经济规模 B.经济结构 C.经济水平
D.经济速度 【
】
25.当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必要的支出需要时,弥补财政赤字的正常渠道是
A.发行公债 B.发行股票 C.发行企业债券 D.发行货币 【
】
26.按照直接标价法,外汇汇率下降意味着
A.本币贬值
B.本币升值
C.本币与外币同比贬值
D.本币与外币同比升值
【
】
27.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官方储备属于
A.贸易收支项目
B.平衡项目
C.经常项目
D.资本项目
【
】
2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总水平提高的幅度大于居民货币收入增长速度时,居民实际收入水平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升与下降交替
【
】
29.我国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A.税收收入
B.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
C.专项收入
D.罚没收入
【
】
30.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存在于国土范围内的各种
A.自然资源的总和
B.人力资源的总和
C.文化资源的总和
D.教育资源的总和
【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得分 |
评卷人 |
复查人 |
|
|
|
31.我国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A.经济增长率
B.价格总水平(或通货膨胀率)
C.失业率(或就业率)
D.国际收支
E.利润率
【
】
32.经济管理对经济信息的基本要求是
A.及时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简明性
E.经济性
【
】
33.在下列各种利用外资的方式中,属于外资直接投资方式的有
A.合资经营
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合作经营
D.政府贷款
E.合作开发
【
】
34.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A.税收
B.政府投资
C.国债
D.转移支付
E.政府购买支出
【
】
35.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各种手段中,法律手段的基本特征是
A.严格的强制性
B.利益诱导性
C.相对稳定性
D.明确的规定性
E.易变性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查人 |
|
|
|
36.简述城市经济管理的基本职能。
37.简述资产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38.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39.简述合理经济结构的标准。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查人 |
|
|
|
40.设:一国某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532亿美元,当年出口总额2660亿美元。试计算该国当年的偿债率。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查人 |
|
|
|
41.试分析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替代战略的主要区别。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查人 |
|
|
|
42.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假设我国某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7.3%。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l0.1%,出口总额增长7.5%,进口总额增长8.2%。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7%,已持续3年保持负增长。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试分析(1)该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