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办支部参观陈望道复旦旧居活动侧记
2018-09-13 09:43:39
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真理的味道”,触摸信仰的力量
“国福路51号”,上海杨浦区一幢掩映在绿荫中的洋房。这里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住所。如今,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发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修缮后的这幢建筑作为复旦大学校史馆专题馆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为迎接七一党的生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障高招集中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2018年6月15日下午,高招办全体党员和部分同志到陈望道旧居参观学习。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真理之光’,《共产党宣言》就是‘信仰之源’,是在中国大地上催生了无数革命先驱源源不竭的奋斗动力。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引领了无数先驱走上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
走进展厅,陈望道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浮雕静静陈列,与一件中央编译局赠送的,由《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文排列而成的马恩浮雕宣传品相映成趣。 从“诞生:阶级使命、人类解放”“共震:华夏命运、道路抉择”“中译:承译巨著,传播火种”到“影响:信仰之源、时代担当”,长设的“宣言中译·信仰之源”主题教育展,系统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翻译、版本,及其对中国革命和革命者的巨大影响。

这里不仅展示了1920年出版的首版陈望道中译本,再现了承印首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又新印刷所,还专门辟设版本厅,用以安置从坊间搜罗的部分宣言版本。
1920年早春时节,陈望道回到故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老宅。简陋的柴屋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一块铺板、两条长凳。凭借着一本日文版、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夜以继日地翻译。曾将墨水误作红糖,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这则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故事名叫“真理的味道”,也在展厅中不断播放。
一本书,一个人,一种精神,陈望道及其与他相关的故事,早已成为一种集体记忆铸就的底蕴。这次主题党日活动,同志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应时刻铭记陈望道先生的革命精神,珍惜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乐于付出,切实将提高考生满意度和获得感放在第一位,为深化高考改革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