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变迁 见证改革发展——我院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四史参观学习暨重阳节活动
2020-10-28 10:13:48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老同志们的生活节奏,随着疫情渐趋缓和,在临近重阳的金秋时节,结合“四史”主题学习教育,我院于10月21日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漫步杨浦滨江,参观杨树浦水厂、杨树浦党群服务驿站“人人屋”和国歌纪念馆,让老同志们感受时代变迁,见证城市改革发展,同时携手相聚、增进情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汪成辉,党办相关同志和青年志愿者们陪同参观。

离退休同志在上海自来水科技馆参观
杨浦滨江由于其百年工业的历史背景,每一段江岸都能感受到历史悠久的老工业气息。老同志们参观的第一站就是坐落于杨浦滨江带的杨树浦水厂。杨树浦水厂建成于1883年8月,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厂房建筑为英国城堡式外形,在沪上工业厂房中建筑特色独树一帜。水厂内设立上海自来水科技馆,通过讲解员娓娓道来的介绍,以及展馆内丰富详实的历史图片资料展示,老同志们更加深入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自来水供应的变迁,回想自己几十年来生活用水的经历,更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民生活用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离退休同志在杨树浦水厂合影
走出杨树浦水厂,来到滨江大道,看到当年工厂林立的“工业锈带”,如今已华丽转身为视野开阔、风景秀丽的“生活秀带”,成为人民群众观赏、旅游、休闲、娱乐的场所,老同志们无不由衷地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赞叹,为上海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纷纷驻足留影,捕捉美丽画面。

讲解员小徐为老同志们演绎全息影像沙盘
“人人屋”的所在区域是祥泰木行的旧址,如今作为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一处党群服务驿站,是一处向市民开放提供休憩驻留、日常服务、医疗救助的温馨驿站,并以“人”字形木质结构设计回望工业历史,故得名“人人屋”。老同志们一踏进人人屋,就有专职服务人员热情迎接,2019年11月为习总书记提供讲解服务的小徐现场演绎全息影像沙盘,为老同志们介绍杨浦滨江的前世今生和小屋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如咨询、饮水、充电、借阅图书等服务,小屋还设有血压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不少老同志撸起袖管现场体验了血压测量。“人人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

离退休同志在杨树浦“人人屋”合影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国歌纪念馆。国歌是每个人的精神印记,《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们的国歌,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进入馆内,《义勇军进行曲》雄壮激昂的旋律响起,老同志们肃立在巨大的国歌曲谱前,随着音乐唱响国歌。一曲唱罢,老同志们跟随着讲解员的叙述,在一幅幅历史场景和一件件珍贵文物面前驻足停留,仔细端详,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和场景复原图的展示,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最强音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清楚看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伟大进程。

离退休同志齐声高唱国歌
1935年5月24日,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主题歌的电影《风云儿女》首映。老同志在银幕前认真观赏电影片段,感受着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里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的精神。熟悉的国歌,不同寻常的历史情怀,通过那些动人心魄的往事和定格历史的老照片,老同志们共同感悟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心潮澎湃。老同志们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学习教育,纷纷表示受到鼓舞,退休生活也可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努力在社区、在社会发挥作用。

参加此次活动的离退休同志平均年龄超70岁,还有三位80岁以上老人。出于安全出行的考虑,党办特别邀请了今年参与武汉金银潭医院一线“抗疫”的医师随行,全程保障老同志们的健康安全,并在午间休息间隙为大家分享自己的“抗疫”经历。

党委书记、副院长刘玉祥由于工作冲突无法全程参与活动,中午特意抽空前来看望离退休同志并送上节日的慰问。

青年同志与高龄离退休同志结对参观
此外,本次活动继续采用青老结对的方式,我院党办、院办、高招办等部门的青年职工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同志结对参加活动,全程贴心服务老同志,特别是上午略有小雨时,青年同志主动为老同志打伞、搀扶,悉心照顾。考虑到上海的防疫工作仍然没有松懈,党办在活动前反复通知老同志们在室内场馆参观时戴好口罩,准备好“随申码”或身份证,参加活动的离退休同志都非常理解和配合。老同志们感谢院领导和党办细致周到的安排,感受到浓浓的爱老敬老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