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科大专业大揭秘:依托科研平台瞄准前沿领域

2016-09-28 13:54:26

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在创立之初,上科大就确定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服务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开设三大专业: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所对应的恰好是我国未来在能源、环境、健康、信息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学校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专业解析

专业均研究前沿领域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重点科研和教学领域为材料、能源、环境,重点方向包括:材料发现/设计与合成(如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凝聚态和材料物理(如实验及理论凝聚态物理)、光谱与仪器科学(如超快光谱学、原位电子显微镜学)以及材料系统工程(如人工光合作用)。学院将建设1个联盟(湾区-上科大科研教育联盟)、3个研究中心(系统材料、生物材料、凝聚态)和5个设备中心(电镜、分析实验、核磁共振、软纳米制备、计算)。学院以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材料、能源和环境领域原创性研究中心为目标,注重基础学科建设,为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自主知识产权,并培养新一代材料、化学和物理方面的科学家。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重点科研和教学领域包括:表观遗传学、RNA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超分辨显微细胞学,将建设6个科研平台(分子细胞学、分子影像、模式动物、高通量测序、组学分析、高性能计算)。学院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地区生命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和国际一流的研究设施,利用张江地区的多学科研究力量和生物医药研发优势,建设一所达到国际高水准的研究型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重点科研与教学领域包括:电气与计算机工程(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架构、通信、信号与信息科学等)、计算机科学(未来数据技术和智慧系统、下一代计算技术等)和跨学科研究,将建设2个实验室(网络大数据、电子教学)、2个中心(数据科学、科研技术转换研发)和3个科研平台(机电能源、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新一代无线通信)。学院开展与国际顶尖大学、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和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

创新实践课是亮点

通过四年的学习,成为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等领域的拔尖人才,以及未来的科学引领者、技术发明者和企业创办者,是上科大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既注重学生广深的科学基础,又注重其专业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课程设置上得到充分体现。

在上科大本科生的课程中,公共通识课程占27.2%,专业课程占50.3%,跨学科课程占22.4%。进入学校后,前两年学习通识课,从大三开始,正式修读专业课程。

除了这三方面的课程,上科大还有极具特色的创新实践课。这一课程主要在暑假开展,大一是社会实践,学生需要提出解决某一社会现象的方案; 大二是产业科研实践,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行业调研,提出解决某一专业或行业课题的设想;大三是创新创业实践,学生提出一个可行的科研或创业计划并实施; 大四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

 

科研优势

实践平台多 师生配比高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身份”,让上科大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学校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创制平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装置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这为学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

此外,强大的师资力量也为上科大高水平的科研提供了保障。四大学院的“掌门人”:杨培东、王雪红、林海帆、李玫,每一个名字,在学界都是响当当的“招牌”。

目前,上科大正在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专任教师队伍。截至今年11月,已选聘的专任教授近300人,其中包括3位诺奖获得者、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3位中科院院士、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平均6名学生配3名导师,导师由常任教授和中科院特聘教授担任,这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教授面对面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