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招办副主任彭军林:聚焦“能源电力”建设特色学科
2017-05-11 13:05:29享有“电力黄埔”美誉的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华电”)近年来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特别是在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彰显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近日,该校招办副主任彭军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电的学科建设具有鲜明的“能源电力”特色,其成果广泛运用于社会,就业前景广阔,欢迎有探究精神的沪上学子报考。
记者:能否为上海考生介绍一下华电?
彭军林: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设有10个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学院),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1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记者:贵校在学科建设上有何特点及优势?
彭军林:在学科建设方面,我校聚焦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和完善“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在原有电气、动力、自动化、经济管理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学科;高起点组建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环境研究院,不断拓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清洁能源与环境学科体系;实施“文理学科振兴计划”;基本形成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电与非电交融、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电力”学科体系。其中,“电力科学与工程”列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电气工程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国内最新排名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和第11位,核学科排名居全国第9位。“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ESI前1%行列,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入选QS全球顶尖学科。
记者: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彭军林:我校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深受电力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生就业率在97%以上,始终排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我校还入选全国就业50强高校、百强上市企业最喜爱的10所高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以及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是学校各个专业毕业生主要选择的就业方向,选择就业的同学有70%左右会选择进入电力行业。
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创新创业机会,学校于2014年6月建成了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与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研发—设计—加工—生产—销售—推广”的一站式服务,提供管理、法律、会计、专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2015年5月,华电成功入选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贵校2017年在沪招生情况?
彭军林:我校每年在上海招生计划数和招生专业都比较稳定,往年招生计划北京校部一般为19个,保定校区为8个,录取时没有性别和应往届生的限制。在上海投放的专业均为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欢迎有探究精神的上海学生报考。
见习记者 李熳 记者 张治
(《上海中学生报·高招周刊》2017年5月5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