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16-09-22 14:00:23特色专业
化学类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批建立的“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际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化学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试点专业和甘肃省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物理学类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殊功能材料与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等支持的信息材料、物理测试平台等多个学科和研究平台。学校物理学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建设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试点专业。
生命科学类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拥有生物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基础科学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试点专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优质研究生基地,生态学、植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野外实习基地,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教育部高等质量工程教育特色专业,生物学国家理科野外时间教育共享平台。
学校简介
学校历史:兰州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04年前,兰州大学的前身“甘肃法政学堂”在千年古城兰州建立,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96年,学校首批进入
“211工程”行列;2001年,首批进入“985工程”行列,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数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002年、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今天的兰州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有91个本科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完备;有433位博士生导师,有9位两院院士,有一批“长江学者”“杰青”“教学名师”等优秀的大师、学者组成的教学团队;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历史学),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8个部省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数学、经济学、管理学、草业科学)。这一切都为把学生培养成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特色学院:兰州大学是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为此专门成立了萃英学院。学院依托学校基础学科优势,致力于建立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努力使进入计划的学生成长为未来基础学科领域的国际领军人才。学院设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人文(文史哲等)5个萃英班,每年各招生15-20人。本科毕业后,以赴国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继续攻读研究生为目标。学院是兰州大学本科生培养和管理模式国际化的荣誉学院;是拔尖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特区。各生源省区第一志愿报考学校的全省排名前300名的考生,可直接进入学校萃英学院相应专业学习;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末,萃英学院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进行选拔考试,择优进入萃英学院学习。
本科教育:兰州大学历来有注重本科教学质量的优良传统并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明确以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建立理念先进、组织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的人才培养体系,兰州大学实施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3468”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坚持教授授课制度,充分发挥院士、名师、教授学术造诣深、立足学科前沿的优势,为低年级本科生进行课堂讲授、系列讲座、专题学术报告等。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申报并入选全国60所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校,设立了本科生“创新基金”,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学生课外学术与科技竞赛空间,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君政学者、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全国性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专项社会调查及学术科技创新试验活动,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不断发展,项目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在校园中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活动,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
对外交流: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通过与境外知名高校签署校际协议,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管理委员会各类公派项目等方式,学校不断提高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并逐步搭建起涵盖学生出境交流学习(包括学期制交流及暑期班冬令营)、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多种培养途径的学生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学校已与6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大洋洲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学校又申请到“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进一步推动学校与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合作。相关合作院校国际化程度高、师资力量强,其中不乏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世界名校。参与出境交流学习的本科生连年快速增加,目前年派出规模已达到700余人。众多的学生交流项目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有效地提高了兰州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国际化程度。
在派出学生出境交流学习的同时,兰州大学也积极采取吸引境外合作院校学生来校学习,境外校际交换生的来访也增强了在读学生群体的多样性、丰富了校园文化。
考研情况:学校本科生整体考研录取率为35%左右,部分学院考研录取率达50%-70%;各基地班专业保送研究生比例为65%以上,化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考研(含保研)率都达到了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