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新语】浅议高中学校的升学排名

2017-12-29 13:52:45

对学校的各种升学排名总会引发关注,在网络环境下也是求得关注的重要形式,诸如“中国高中100强”“中国高中排行榜”“四大名校八大金刚”等等,有些榜单与大家的认知比较接近,有些则比较牵强,这也说明难有公认一致的评价指标。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一直深受升学竞争的困扰。尤其中国的高中,无论如何有特色地办学或培养,都不得不接受高考升学的检验,久而久之,高考就成为高中办学的目标。因此,比较学校之间升学质量差异的指标以高考平均分最为直接,包括各学校学生所获总分的平均分和各科目的平均分。每年的高考成绩一公布,学校总会以各种方式获得学生的分数,计算出自己学校各科目的平均得分,然后与其他学校进行比较。记得某年的一个场合,本市一所高中的某科目平均分数超过了一所老牌高中,该校校长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令人印象深刻。甚而学校内部也是以各科目的高考平均分数作为高三任教老师颁发奖金的依据,其计算方式通常是各科目的高考平均分在全市、全区或本校的排名。

我总有一个疑问,平均分数的高低当然是由所有学生的高考成绩构成的,但并不反映学生的升学结果,何以成为高中升学的评价指标。反之,追求高考平均分会严重不利于部分学生进行高考的复习准备,我们时常能听到老师抱怨自己年级或班级的个别学生会拉低分数,甚至也有劝退低分学生不参加高考或让准备出国学生承诺不参加高考的情况发生,其功利性昭然若揭。

除去平均分指标之外,也有以录取原985院校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人数作为评价学校升学质量的依据,或者以本科院校录取率作为依据。从合理性而言,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学生的升学结果,能比较好地评判高中的升学质量。但是,由于高中学校享受的中考招生政策不同,造成学校之间的生源和办学水平严重分层,所以也难以形成对高中学校升学的整体评价。

随着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高校提出了招生专业对高中科目学习的要求,高中学生也具备了6选3科目组合的自主选择权,使得高中升学既与高考总分有关,也与学生所选科目的组合有关,如果再以高考平均分作为评价指标就已经失去了意义。但从高中学校对今年毕业生的有关统计看,仍然关注学生的高考总分分布,同时更加重视各等级考科目所获的等第水平,比如学生在不同科目中获得A+的比率、A的比率等等,并以此作为学校之间、科目之间比较的依据。按照新高考方案,科目的等第部分代表了可获得的高考分数,但仅仅这样还是忽略了学生的科目组合对升学机会和升学质量的影响。

以今年的高考录取数据分析,含有不同科目的学生,被高水平大学录取的机会差异极大。比如,在录取考生中位列高考总分前20%的近九千名考生当中,含有物理科目的考生占70%多,其中在被原211等高水平大学录取的近七千名考生当中,含有物理科目的考生占74%多;同样,在录取考生中位列高考总分前30%的一万三千多名考生当中,含有物理科目的考生占65%多,其中在被211等高水平大学录取的近八千名考生当中,含有物理科目的考生占72%多。

由此可见,新高考方案已经超越了我们对高中升学质量评价的一般认识,任何单一指标都是无法全部涵盖的,我们要关注的应该还是高中是否主动适应新高考方案,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培养质量。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郑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