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新语】从新加坡教育改革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

2017-10-30 15:02:50

在近日举行的“2017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新加坡考试与评鉴局的官员向我们介绍了新加坡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新加坡政府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了教育改革力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品格教育,21世纪所需技能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在具体策略上,他们针对学生在学术、社交与情绪、价值观和兴趣等方面的发展开展全面评估,特别是小学毕业考试采用等第制,中学招生时关注学业成绩之外的学生特质,如意志力、良好品格和领导能力等内容。
  处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关键阶段的中国同行,相信包括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上述文字也是十分熟悉的。确实,或许是相似文化背景的原因,新加坡青少年的学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反映在小学升中学的考试阶段,如果学生的成绩能挤入前列,那么就能享受随后的初中优质教育,也奠定了学术发展的基础,所以新加坡学生在六年级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分层。因此,办好每一所学校,尽可能完整地评价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学生成长和正确理解学校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考试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回顾新加坡的教育改革,可以以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加以分析。新加坡在1959年至1978年的工业化发展期间,教育的任务是尽可能提供学生升学的机会,办学校、扩大招生成为这个阶段的教育导向; 到了1979至1996年,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经济发展进入资本与技能密集型,诸如重点学校、优质生源等成为教育追求效率的佐证,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到了1997年至2011年,已经是知识经济发展阶段,相应的教育也更加注重以学生的能力和理想为导向,学生的选择性大为增加,但是在追求最优质的教育方面改善不多,竞争依然激烈。所以,新加坡从2012年开始新一轮改革,坚决提出了“全面教育”的方针,基础教育降低学术难度,增加综合培养的内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的每个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只是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从东到西,各种发展阶段的教育共存,显然做不到同一个政策下的齐步走,任何关于教育发展平均水平的衡量或解释都意义不大。尤其,教育是关于未来的事业,当前的教育水平决定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这个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决策教育事务时必须有相当的前瞻性,所以教育不仅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超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才是正确的。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郑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