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新语】高考综合改革凸显高中教育的独立价值

2017-10-30 15:01:26

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有相应的《义务教育法》加以保障,大专及以上的学校教育属高等教育阶段,有《高等教育法》加以规范。唯有高中教育,尽管属于基础教育,但没有归入义务教育,想上联高等教育,但有高考横卧在前,似乎很难做到两者无缝衔接,因此高中办学基本靠政府行政管理,当然也看校长的办学水平,高中学校的教育质量高低实际是取决于管理者或办学者的个体素质和水平的。
  由此,对高中教育就会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实践。比如,鉴于相当多的高中生将升入高校深造,有一种观点就认为高中是满足高校升学而存在的预备教育,很多学校就把高中三年教育办成高复班了,与高考无关的培养内容都从教育中退出了,把学生的所有时间都用于高考科目的训练,就有了学生三年所做考卷叠起来超过自己身高的案例。另有观点认为,高中生完成学习后可以直接进入职场,因此高中教育是职业准备期的教育,三年高中可安排一半时间进行劳动实习,这样的培养可以直接作用于劳动力市场,通常比较受经济学家的推崇,也会影响到行政决策。长期存在的现实是,如果一个高中学生考入了大学,我们是否还会在意他高中各门科目的学习状况?还会关注他是否达到了高中毕业的要求?通常都是欢天喜地送他离开高中了,所以高中教育的独立性或其固有的价值意义是无法得到体现的。
  上海从2014年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配套发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明确界定了高中培养的基本内容。比如,必须通过十三门课程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方能毕业,也才具备报考大学的资格,今年就有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取得高中毕业资格而被取消大学录取的案例;还有,规定了高中生必须在校外完成60学时志愿者服务的刚性要求,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具体接触和感受社会的时间与空间等等。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还明确,语文、数学和外语属于统一高考的科目,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作为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3门参加测试,所获成绩等第表明其高中阶段在该科目测试群体中的相对位次。如果学生参加高考,除必须参加语文、数学和外语的统一高考,其所获科目的等级考成绩等第还可赋为相应分数计入高考总分,连同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形成完整的大学申请资料。
  通常,学生完成了高中教育基本就具备了法定的成人资格,因此高中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踏入社会做好最后的准备。诸如身体、心理、知识等基础教育,表达、沟通、生存、实践等能力训练,以及对社会、世界认知的价值观培养等都是高中教育的基本内容,缺一不可。此次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凸显了上述高中教育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独立价值。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郑方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