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考新语】高考外语科目改革的效应
2016-11-25 11:52:21上海2017年的高考新政,就考试科目而言变化最大的是外语,不仅是一年两考,而且试卷结构既保持了原有的笔试和听力部分、还新增了专门的听说测试,这不仅引起了全体考生的关注(目前报名数据反馈,两次考试都将有5万余学生参加),同时推动了外语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变化。
首先,促进了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外语的教学时数不少、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却一直受到“哑巴外语”质疑,尽管上海较早引入了听力测试、也设置有口试项目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但是高考评价主要还是采用纸笔方式,使得高中外语教学对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能力)的综合运用不被重视,这次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外语听说测试的要求,尽管计入总分的分值非常有限,但起到了很好的效应。近期媒体有报道,上海的高中学校从2014年9月起已经将听说教学纳入了外语常规教学中,辅助以相应的设施设备建设,有效提高了学生外语综合能力。
其次,建立起了外语听说测试的规范化考试场所。因为新增的听说测试被纳入统一高考外语科目的考试范围,成绩计入总分,这就对考试环境提出了高要求。到今年夏天,市教委会同各区县教育局,已经建设完成了81个考点225个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这些考场均具备身份验证、作弊防控、视频监控、和考试环境独立、实时数据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全市考生参加外语听说测试的要求。
第三,改变了原有的高考外语科目试卷命题组织方式。按照上海的新高考方案,两次外语考试分别安排在1月和6月,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次参加,也可以两次都参加、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就要求两次考试的试卷必须保持等值,即两次考试试卷的各项评价指标要保持一致,这对现有的命题方式提出了挑战。通常一次考试采用专家集中入闱进行试卷命制,但是对两次或多次考试的命题必须通过题库建设,其中试题的各项属性指标必须被精确定义,当需要进行试卷命制时,可以通过优化组卷系统进行试题筛选和初步组卷,再通过专家人工干预,完成试卷命制。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国际大都市,学生的外语水平一直是高于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这次将听说测试纳入统一高考,又一次提升了上海外语的教学水准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同时,外语一年两考背景下的命题组织方式改革,也有力提升了上海考试命题的科学化程度,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也为上海的考试评价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尽管我们还面临着全面实施2017年高考改革的巨大压力,但从两年多来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实践来看,已经明显感受到其对高中教育、对考试招生、以及即将对大学教育所产生的全方位影响,充分说明高考改革是推进教育改革也是倒逼教育改革,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央选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突破口的决策的正确性。
文/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郑方贤